排污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排污阀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湖南师大文学院强化核心素养三维多驱培育中文英才【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16:52:19 阅读: 来源:排污阀厂家

湖南师大文学院打造一套“以学促赛、以赛促学”的机制,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文学院第十二届古典诗词大赛表演赛决赛。

在“我青春我健康”的大学生演讲比赛中,文学院学子获得好成绩。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通讯员 张永涛 丛杨 长沙报道

2018年12月,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未来网主办的“燃青春 聚能量”第三届全国学生社团影响力展示活动评奖揭晓。湖南师大文学院的朝暾文学社从全国3862个学生社团中脱颖而出,第三次荣膺“全国最具影响力文艺社团”称号。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全部获奖社团中,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就占了5家。除朝暾文学社之外,还有“全国最具影响力文学社团”演讲团、“全国最具影响力公益志愿社团”拓荒者协会、“全国最具影响力传统文化社团”梨轩戏曲社和鹿鸣茶艺社。

无社团,不青春。丰富的社团不仅满足了学生需求,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提供了一个个延展的平台,展现了社团育人的风采。湖南师大文学院发轫于学校前身之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80年来始终秉承“仁爱精勤”之校训,赓续历史,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多年来,学院紧紧扣住汉语言文学的学科教学与研究特色,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秉持“素养先于知识”的育人理念,以“读―说―写”三个维度为抓手,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课堂―社团―竞赛”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驱动,培育了大批新时代复合型拔尖中文人才,践行多年的“三维多驱”人才培养模式业已成熟。

课堂育人:对标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

对于中文学子来说,核心素养是学生解决语言文学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一直以来,湖南师大文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将课堂教学改革和核心素养培养紧密结合,创新课堂教法学法,培养学生“读”“说”“写”等核心能力。

青年长江学者、院长郑贤章活跃在本科教学课堂。他讲文字,会有一项特别严格的要求,每个学生应学会写300个以上的初文小篆,并由此组合,写出更多构造复杂的汉字小篆。他一个字一个字示范。一堂课下来,满黑板全是秀丽的小篆体,流畅典雅。他重视文本解读,会结合古文名篇讲授训诂、语法、词汇;重视学以致用,讲授音韵时会要学生对对联、写诗、填词。他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中华文化凝聚在一起,把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

探索教学路径,落地核心素养。让课堂改革走向深刻,让有意义的学习变得有意思,在研发新课程的过程中,文学院老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从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研讨+实践教学”三者相结合的模式。如今,这样的课在湖南师范大学比比皆是。文学院连续多年在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胡海义、唐智芳、牟方磊教师等还在省里竞赛中获得佳绩。

岳凯华是文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为了培养学生文学情怀和艺术审美,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他每次都会用心地找许多电影剧照,让学生点评。“看岳老师的PPT就像欣赏一场视觉盛宴,上他的课能以文艺之眸赏文学之景。”在影评讨论会上,学生们总能带给他惊喜:从《莎士比亚》到《红高粱》,话题总能引起全体同学的共鸣,课堂气氛活跃,圈粉无数。而课堂上的研讨表现和参与度也成为岳凯华考评学生的重要评价指标。

读与写均是文学的核心素养。作为有文学底蕴、文学传统的高校,湖南师范大学培养了韩少功、何立伟、张枣、骆晓戈、何顿、阎真、汤素兰、张战、吴昕孺、田地、梁振华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作家,为积极响应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号召,推动文学阅读和写作,文学院组织开展“读书心得撰写评选”“文化早茶”“读书分享会”等读写活动,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全程参与指导,将宣传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引向深入。如今,读经典写文章在文学院蔚然成风,成为助力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

以文史哲为主线,大规模、成系统、深入而有计划地阅读,这是本科生每天都要贯行的事。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近文学经典名著,学院实行了“班导制”,遴选、聘用一批优秀的“班导师”深入班级提供指导,带领班级在课堂内外开展读书实践,这批优秀的班导师里就包括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2016年,文学院聘请韩少功为“潇湘学者”讲座教授,请他回母校指导学生。谈及对经典的阅读,他给出的建议是控制阅读量、扩展阅读视野、学会知识的搭配互补、用生命去体验。回到母校,他用自己的经历引领、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学子,勉励他们追逐自己的“写作梦”。

“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这是赵树勤教授近40年教学生涯的探索与实践,她常常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运动、多听古典音乐、多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她的公开课“中国女性文化”被评为国家精品视频。因为总是教导学生怎样做一个正直、善良和有用的人,学生们说“听赵老师的课,与赵老师交谈是一种享受和幸福,她的话语不仅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息,也散发着独特的人文主义光辉。”

在湖南师大文学院,传统的课程建设以知识传授为主,而新时代的课程建设,应当是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课程门门有创新,教师人人讲育人,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才是从课堂育人的核心要义。

社团育人:强化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志趣

作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学生社团是湖南师范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课堂”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师大文学院一直多渠道全方位谋求社团活动的科学发展,探索社团活动的有效管理,实现社团活动的内涵发展。如今,学院社团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提及文学院的文艺社团,韩少功功不可没。1980年,韩少功凭借《西望茅草地》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此踏入文坛,那年,他是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大三的学生。而早在1978年,他便和何立伟等人创办了朝暾文学社。作为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文艺社团,朝暾文学社直接引发了一代文学青年对读书和写作的热情。朝暾社刊,在一届届的传承中坚定着“手写我心,自由为文”的思想并不断精进。

阅读和写作如同弓和箭,有了阅读之“弓”作为基础和积淀,写作之“箭”的力量便能自然流露,射得更远。文学院的师生,创办了一个个文学写作基地。李作霖,文学院写作教研室主任、写作学硕士点学术带头人。他和写作学教研室的教师承担了“黑蚂蚁诗社”的指导工作以及“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近年来文学院学子屡次在全省大学生写作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在文学院,除了黑蚂蚁诗社社刊、朝暾文学社社刊,湖湘文化社《白鹤泉》社刊、“文学院在线”也成为写作基地。这些社团拥有自己的报纸、杂志、网站,且与国内多家著名杂志社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广阔发表文章的平台,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以文学院在线为例,从2011年创办至今,共发表散文小说4000余篇,字数达400余万。起始于2015年的寒暑假作业活动至今共收集到1800余份基本作业,涌现出约500份高质量作品。

《愿你携孤独,常住光阴中――读<瓦尔登湖>有感》《百年如一世,静饮孤独酒――读<百年难孤>有感》《红楼一梦,恍若梦一场――<红楼梦>读后感》……这是来自文学院本科生的几篇读书心得,字里行间闪烁着青年学子特有的思辨力。通过“写”的实践,学生将“读”中悟到的写作技巧、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及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等延伸,让传统的“古韵”发出嘹亮“今声”。

浙江卫视一档《演员的诞生》综艺节目,演员们凭借演技征服了观众,在师大文学院,也有一群“戏迷戏精”,他们是楚魂戏剧社的学生。作为湖南省第一个成立的高校戏剧社,楚魂戏剧社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话剧社,1992年由中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亲自取名“楚魂戏剧社”,经典演出作品有《雷雨》等。社团曾获“全国大中专最具影响力文艺社团”“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负责承办“新秀戏”“迎新戏”“毕业戏”等年度大戏,每次开演好评如潮。2018年5月10日、11日,由学生孙华泽、张浩宇导演的2014级毕业戏《收信快乐》在文学院403教室和江边活动中心连演两场,上座率极高,“门票都要靠抢”。

手语课堂、特校之行、暑期三下乡活动是拓荒者协会的传统特色项目,14年来,无数的“拓荒人”在公益道路上不断探索,关爱残障儿童,义务支教,以心刻画出五彩动人的公益故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公益,社团理事在文学院开设教学课堂――“手语课堂”。1月20日,拓荒者协会荣获全国有影响力社团,文学院第一时间给协会师生发“喜报”,学院始终认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在于能力和品德的培养,有着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是学院的光荣,也是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有效实践,体现着人文温度。

竞赛育人:提升核心素养,育作中文英才

2018年,在由中宣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主办的“爱我国防”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上,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丛杨从来自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近100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勇夺全国一等奖。获奖的背后是师大文学院演讲与口才教研室老师们孜孜不倦的细节打磨。

湖南师范大学演讲与口才相关课程开设30余年以来,深受师生喜爱。2017年3月,演讲与口才教研室在文学院成立,此举被认为是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用以培育学生善于求索思考、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和提升中文专业学生语言表达核心素养。

专业性竞赛是学生在课堂以外展现和提升自我的重要舞台,为此,文学院打造了一套“以学促赛、以赛促学”的机制,学生每一次参赛,学院和导师都高度重视,为参赛选手成立专门队伍、配置辅导老师,提供完备后勤保障支持。师生通过校赛、省赛、国赛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课程改革以及专业培养方案调整后,逐步成为一支优秀的师生队伍。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专业课程是载体,文化教育是灵魂,课程育人是目的,我们要将时代的要求、社会的正能量等内容引入专业课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计划入选专家、演讲与口才教研室主任蔡颂是享誉全国演讲与口才界的“金牌教练”,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一等奖50余项;获评中宣部、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全省专业竞赛“杰出指导老师”“优秀指导老师”奖30余次;主编的3部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被全国100多个单位选定为授课教材。他最擅长将课程要点进行系统梳理,精心为每个知识点选编案例,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参赛学生“量身定制”核心素养提升方案,深入浅出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

为弘扬教师教育特色,提高师范生教师教育技能,丰富学校教研体系,演讲与口才教研室承担着全校20余个学院、90余个专业的师范类公共必修课程、非师范类公共选修课程《教师语言与演讲》和《演讲与口才》的教学工作,尽管教研任务繁重,但教研室的老师们编著教材、录制在线课程、申报教改课题、指导学生专业竞赛等个个干劲十足,乐此不疲。

文学院语言艺术大赛创办至今已举办18届,大赛内容多样,形式新颖独特,从不同的角度演绎着语言的艺术。湖南是个方言大省,2015年,湖南作为国家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正式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省内高校的科研优势,在文学院博士点设有方言方向,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也出版了一批乡话、土话著述。为将研究与实践结合,文学院特别推出方言版“朗读者”和方言大赛,通过说方言的模式激发学生学术研究氛围,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语言的文化传承功能,尊重语言的多样性,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除了演讲比赛,文学院的学生乐于参加各种赛事。古典诗词背诵大赛创办至今已举办11届,超过2万学生参与,通过原创诗词创作大赛和古诗词情景剧、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和内心的悸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功底及综合素质。

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文学院将教研室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从最早创办现代汉语教研室开始,逐渐形成写作学、戏剧影视文学等14个教研室。这些教研室,在培养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促使教师个人成长、推动教学改革、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促进了相关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语文教学法教研室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语文学科教学技能大赛屡获大奖。中文文秘教研室组织师生参加第五届“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秘书专业教师业务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和16项个人单项大奖,赢得了全国同行的瞩目和点赞。

为引导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文学院为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开出“必读书目单”,每年总结阅读报告,谁借阅的书最多,什么书借阅率最高,一目了然。2018年4月23日,湖南师大发布2017阅读报告,从报告可以看到,文学院依旧是入馆人次最多、借阅总量最大的学院。来自文学院的刘昌华以211本借阅读书量成为本科生借阅排行榜中的第一名。刘昌华说,“名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多阅读、多积累,汲取精神营养。”

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中文专业,向来被认为是古老和传统的学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不断挑战高校的视野与水平。作为湖南师大建校伊始便设置的院系之一,文学院以敏锐、扎实和奋进的姿态,走在地方高校中文学科前沿。阅读沉淀品质,文字传承经典,演讲拓展思维,青春尽显缤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打造中文人才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脉络逐渐清晰。郑贤章说,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发展为引擎、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的思路,通过课堂、社团、赛场多方面多渠道的驱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读”“写”“说”核心素养,不断满足社会对中文人才越来越高的期盼与需要。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必将做好特色文章,深入探索打造中文人才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坚定不移地朝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院系建设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萌三国破解版

时空之旅 手机游戏

疯妖记无敌神权破解版